来历:人民日报海外版
首个非遗版新年过得怎么样?本报记者为您说说新年里的快乐事、新鲜事,家里家外的动听景色。
相聚时刻欢笑多
严冰
新年,是我国人最注重的节日。怎么新年?各家有各家的过法,可谓千姿百态。最是岁除年味浓,这一天,团圆最重要。母亲在哪,年就在哪。岁除之夜,咱们包围着老妈,一家九口聚在了一同。
欢喜来自孩子。跟着孩子逐步长大,他们期盼着新年的热烈,更期盼着新年的典礼感。十年前的一个岁除,年夜饭前,仍是少年的儿子,穿戴小西服,打着小领结,出其不意地跳上椅子,从小西服里掏出一张夹杂着汉字和拼音的讲稿,宣布了无人辅导的他的首个新年贺词。
本年也不破例,跟着“亲爱的家人们,咱们好!”的开场白,他的蛇年贺词点评每位家庭成员,感恩老一辈,鼓舞自己,回忆往昔,展望未来,祝愿咱们,满满的正能量,还排偶句兼用、盛行梗迭出,逗得家人们捧腹大笑,忍不住给他拍手加油。老妈认真地听,边笑边允许,说他“人虽小,词用得适宜”,说自己都笑出眼泪了,笑得比曩昔一年都多。与从前不同的是,儿子长高了,他不必站到椅子上了,再有,这几年他多了个帮手。他常常设问,把“话棒”接力给弟弟,弟弟抢答。兄弟俩配合默契,一逗一捧,更增笑声。
贺词之后是“家庭春晚”。年前,兄弟俩策划良久,节目丰厚。当晚,家人助威,纷繁献艺,所以老歌、新曲、电吉他,唐诗、戏法、祝愿语……连续扮演,欢声笑语伴着喜庆团圆,久久回旋在家中。
有老有小,其乐融融。立春已过,一家老小都在盼望着,春回大地,陌上花开,雨燕归来,愈加夸姣的日子赶快向咱们走来。
“日子必定更兴旺!”
叶晓楠
大年初一,北京气候正好,晴朗无风,所以和家人出去逛逛。时至晚间,相顾而问:去哪吃啊?回家吃吧,真实懒得煮饭,出去吃吧,这大新年的,还会有饭馆开门吗?拿起手机一搜,嘿,不只有,并且还有各种风味的饭馆可供挑选。就近找了家好泊车的,吃的是铁锅炖鱼。
进门便知,饭馆是东北特征,门头是大木头桩子木牌子,墙上挂着大葱、大蒜和成串的红辣椒、玉米,大小不一的包间和带有炕的包厢,让人似乎置身于东北的农家。穿戴大花袄的服务员见咱们进门,热心地吆喝起:“来客啦”“欢迎回家吃饭”,让人听着心里暖烘烘的。
门厅摆着大号冰柜,陈设着各种大鱼,服务员热心地介绍着每种鱼,似乎在叙述着它们的故事。咱们点了份三人套餐,再想多点,被拦住了,“姐,你们一家三口,点多了吃不了,咱家考究的就是吃饱吃好不糟蹋!”
每张桌子上,都摆着一口大铁锅,服务员把肥美的鱼切成块规整码上,周围簇拥着林林总总的配菜,粉条、豆腐、白菜,满满当当,再倒入秘制汤底开战慢炖。待到锅开肉烂,掀开木头锅盖,浓郁浑厚的香气扑面而来,一切浸煮其间的菜品都嘎嘎香。
餐厅里人来人往,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。趁着上菜空隙,咱们问:“大新年的,生意咋样?”
“好啊,你瞅这人多的!咱们家这些包间,全都是满的。”服务员笑呵呵地说:“从前腊月廿八就歇业了,一般到正月初五才经营,但本年没歇。年年有鱼,年年有余,本年日子必定更兴旺。”
国潮花灯“赛博”风
潘旭涛
夜空为幕,光影为画。新年期间,山东烟台的新春灯展冷艳露脸,让喜庆吉利的气氛感拉满。尤其是烟台山举行的“山海幻景迎春灯展”,着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踏入烟台山,似乎走进绮丽奇幻的东方神话国际。气势汹汹的烛龙、灵动潇洒的鹿蜀、俯首振翅的凤凰……这些形态万千、色彩斑斓的花灯,将《山海经》里的神话故事和奇特神兽具象化,为市民游客敞开一段跨过时空的文明之旅。
烟台山灯展充溢国潮风,花灯色彩鲜艳,造型萌态十足。这种时髦灯展招引了很多年青人打卡摄影。“与小时分逛的灯展不太相同。”一名游客说,多了几分“赛博”风格。
国潮花灯映年韵。这几年,烟台的新春灯展灯展越来越多,国潮花灯逐步成为主角,盛行文明、动漫、游戏等现代元素的参加,让灯展灯展出现“年青态”。
在烟台虞美人广场上,大型灯组“春意临门”规划创意源自汉字“春”,拱门是春芽造型,其上蝴蝶飘动,美丽灵动。由海洋生物组成的“海豚湾”“萌发海底”等灯组造型时髦、生动心爱。
在烟台文明中心广场上,主灯“秧歌迎春”由属相蛇、灯笼、鼓等几种元素组合规划而成,图画选用烟台非遗海阳大秧歌,卡通小蛇在灯笼间络绎,憨态可掬。
一组组绚烂的国潮花灯,给年味增添了更多传统神韵与现代兴趣。
美味佳肴藏祝愿
刘少华
回山东老家新年,总有种插不上手的感觉。预备饭菜无用武之地,打扫卫生也总被厌弃。每年咱们一回家,就只能沦落到孩子群,与几个从五六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打发韶光。每逢咱们要求干点什么,都会被挡回来,不管干什么,总有人比咱们更专业。
知识分子遇到困难就得想办法,老这么闲着可不是个事。岁除那天,父母亲、哥哥嫂子在厨房繁忙了整整一下午,咱们坐在沙发上,闻着不远处传来的香味,看着哥哥在纸上简略记载做什么菜,总算想到:为年夜饭的每道菜起个姓名。
这个作业,曩昔家里没有过,现在也没人竞赛。究竟作为文字作业者,这是吃饭的本事。一张红纸铺开,两人脑洞大开。豆腐嘛,“都有福”;炒鸡,“东方一叫”;芹菜,“勤劳才是夸姣源”……最终,再把一切姓名,都统一成七个字,考究个工工整整。
起完姓名,不才献丑,把它们誊在纸上。酷爱画画的侄女,把红纸带回书桌旁,半小时后,菜单上装点了焰火、我国结、花朵、2025等斑纹与字样。然后,咱们把红纸装裱进相框,放在年夜饭桌上。
此刻,华灯初上。姐姐全家来到,看到菜单别致不已。年夜饭前,就地添加猜谜环节,咱们抓耳挠腮地面临一串生造的词,猜想厨房里正在酝酿的美味佳肴。
夸姣的感触总是类似的。想起海子那首闻名的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,“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姓名……”
“尔滨”遇上“亚冬热”
李贞
新年前闲谈,搭档们会顺口问一句:“你老家是哪的?”只需我一说是“哈尔滨”,咱们的反响都是:“这两年,‘尔滨’火啊!”
确实,自2023年末以来,在当地文旅部分一系列精心策划下,哈尔滨冰雪游览工业继续昌盛,“尔滨热”从线上火到线下。这也让我感到非常骄傲。
更令人高兴的是,本年新年期间,哈尔滨游览业又迎来一个新的腾飞关键:举行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。
刚走出哈尔滨西站,我就看到车站门口摆放着本届亚冬会的吉利物“滨滨”和“妮妮”。这两只憨态可掬的小东北虎玩偶大概有2米多高。它们戴着红围巾、穿戴红衣服,伸出手向八方来客打着招待,非常喜庆。不少拎着行李的游客停下脚步,与它们合影留念。
大年初三,我来到哈尔滨最闻名的游览街区中心大街,这儿相同随处可见亚冬会元素。在一家亚冬会特许产品零售店,我为家里的小朋友买了玩偶、冰箱贴等纪念品。店员告知我,近期店内销售额继续上升,客流量最高峰时一天能招待近万人。
2月7日,也就是大年初十,亚冬会正式开幕。我的一位本地老友已早早预订了几场赛事的门票。他说:“多好,在咱家门口就能看尖端运动员的竞赛!能到现场感触亚冬会气氛,这个年过得更有意思了!”
家有一老胜一宝
杨俊峰
大年二十九清晨,姥姥的智能手机按时响起视频铃声。家住城南的小姨全家在屏幕那端拱手拜年,曾孙和曾孙女糯声喊着“太姥姥”,惹得白叟笑出泪花。这方寸之间的团圆,让这位八十四岁的白叟成了咱们全家的“数字纽带”。
老宅院墙上的春联写着“古树新花承雨露,家国同庆共春风”。厨房里飘来阵阵面香,姥姥仍坚持用老面发馍。布满皱纹的手捏着面团,絮絮说着五十年前的新年:火油灯下纳鞋底,走三十里山路去公社拍电报,腊月里排队买凭票供应的花生。“现在手点拨一点,天南海北的年货都能进门。”姥姥说。
守岁时分,年夜饭摆满桌,电视里放着春晚,全家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。而姥姥则坐在炕头,静静地看着这一幕,眼角的皱纹里漾着光。不干活的时分,姥姥总喜爱像这样静静地坐着,静静地看着。“我一辈子都在忙,不知不觉就忙到现在了。”姥姥说,“一眨眼时刻,人生就快走完了。”这话听得我眼眶湿润,我对她说:“您是咱们全家的主心骨,有您在的当地才有家,在您身边过的才是年。”
零点钟声响起,屋外旺火点着,天空焰火炸开,咱们扶着姥姥出门祈福。家有一老,胜似一宝,每年新年,能簇拥在爱咱们的姥姥身边,是咱们全家人的夸姣。那一刻,我在心中用力呼叫:“时刻啊,请你慢些走!让姥姥可以,再多陪咱们一瞬间……”
姥姥名叫杨桂花,在我的人生旅程中,她的标示是“家的方向”。在她八十四载的年轮里,一圈圈新芽在破土成长。年轮深处有新枝,年代的列车吼叫向前,总有些根系深深扎在温热的土壤里,让远行的枝叶永久记住归途。
AI新年情更浓
叶子
“洪湖波涌贺新年,渔歌声里庆团圆。莲藕香中辞旧岁,鱼米乡里话熟年。红莲映雪家家乐,爆仗喧天处处欢。最是乡情浓似酒,春风送暖福绵绵。”大年初一,读小学三年级的侄子为咱们拜年,亮出了这样一首赋有家园特征的诗词。合座亲属纷繁为他点赞给出红包,他告知咱们,这是用AI(人工智能)写的一首诗,逗得咱们乐滋滋:“真是一个小机灵鬼”。
本年新年期间,除了传统的吃年夜饭、走亲属、拜年、赏花灯等环节,科技元素成了最大亮点。就在新年前夕,我国AI企业深度求索(DeepSeek)发布了最新的开源模型,爆火的DeepSeek和其他大言语模型,成了全家人的新年新宠。写吉利话、介绍当地特产、拟定游览攻略,各式各样的场景和问题,都可以先和AI “请教”一番。
当新年遇上AI,科技使日子愈加便利。家里的小朋友,正在越来越熟练地运用AI东西。问作业仅仅根本操作,制造专属的拜年视频、编撰新春诗词、给图片美颜……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。老一辈们也学着用AI功能来查询食谱、翻译进口食物上的外文信息、在智能导购的协助下选购产品等等。
春晚上,16个人形机器人穿戴大花袄扭起了秧歌,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完成跨界交融,让人眼前一亮。后来,家人看新闻了解到,先进的AI算法让机器人可以“听懂”音乐,不只能跟上音乐的节奏,还能依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,让跳出来的舞蹈又稳又美观,连连慨叹:“科技真是前进!”
新春阛阓寻年味
刘乐艺
人间烟火处,年味正浓时。大年初二下午,我特意和妻子一同去逛了逛老家济南的明湖阛阓,试着找寻那份归于“泉城”的年味儿。
阛阓坐落大明湖南岸,从贡院墙根街一向延伸到县西巷。一进阛阓,首要映入眼帘的是文创非遗区,这儿像是一座活态的“文明博物馆”。手艺香荷包散发着古拙的香气,非遗大漆摆件精美高雅,糖画师傅手中的糖丝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,翻花跟着和风悄悄摇动……这些非遗产品,素日或许深藏于城市旮旯,现在在阛阓上得以会集展现,让每一位停步欣赏的人都能与传统文明来一场密切邂逅。
顺着人流往前走,就是品牌连锁和济南特征产品区。各种快餐品牌的售卖车一字排开,为阛阓注入了现代商业生机。而济南特征产品更是将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融入其间,不管是甜美的平阴玫瑰花茶,仍是独具特征的龙山小米,都成为游客了解济南、带走“泉城回忆”的最佳载体。
“咚咚锵!咚咚锵!”穿过人山人海的人群,咱们来到一片开阔地,这儿正在进行着一场舞龙风俗扮演。只见龙首昂扬,龙尾摇摆,舞龙的小伙子们脚步规整,时而腾跃,时而爬升,将巨龙舞得栩栩如生,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。据了解,明湖阛阓举行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精彩扮演与互动演艺,除了舞龙扮演,还包含舞狮、高跷、锣鼓秧歌等风俗扮演,以及鱼灯舞、国风巡游等特征扮演,向市民游客传递新春佳节的夸姣祝愿。
夜幕降临,明湖阛阓灯光璀璨,与波光粼粼的大明湖相互辉映,处处洋溢着稠密的节日气氛。“一边是天然,一边是人文;一边是诗意,一边是日子。这种感觉,真好!”妻子慨叹道。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2月06日第05版)